至臻高考 - 武汉高考文化课培训班_艺术生文化课补习_艺考生文化课培训 咨询电话 - 18627717080
招生范围:
山东
河北
福建
广东
海南
重庆
南京
长沙
武汉
至臻艺考文化课 >> 新闻动态 >> 重点!艺考文化培训之十九大报告涉及高考政治考点

重点!艺考文化培训之十九大报告涉及高考政治考点

发布人: 至臻高考 发布日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年10月18日召开,习主席做会议报告。报告阐明了社会建设成果、激励了全国人民信心、指引了中国发展方向。同时也为2018年全国高考、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和艺术生文化培训提供了丰富命题素材。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召开,我们的习主席代表党中央做会议报告。报告内容不仅阐明了当前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和重点成果,也激励和引导着全国各族人民投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和行动,更会成为明年高考、公务员考试及事业单位考试等国内各种大型考试的重点引用材料。因此,作为2018年高考的参加者,艺考生文化培训时必须重视该会议报告的内文和涉及到的高考考点。今天,至臻文综姚老师就给大家整理一下报告里提到的考点。

高考政治核心考点经济制度
高考政治核心考点经济制度

 

艺考生文化培训之《经济生活》考点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2)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3)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4)必须要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3.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6)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且政府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
(7)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完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城镇化率平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艺考生文化培训之《文化生活》考点

一、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3)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4)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开拓进取、战胜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5)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
(1)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6)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地位更加鲜明,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自信的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3.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原因和做法

(1)原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2)做法:

①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

⑤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艺考生文化培训之《政治生活》考点

一、中国共产党

1.地位: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制保障。(民主政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

5.全面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6.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制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社会建设职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 政府要依法行政

必要性: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怎么做: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3. 监督政府

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也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意义: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利,以权谋私,保证清廉。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合民意聚民心,正确决策,有利于做到权为民所用,增强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怎么做:

建立健全全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构,一靠民主,二靠法治,健全行政监督体系,积极实施“阳光工程”。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三、国际社会

1. 我国的外交政策:
(1)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基本内容: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②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立场:独立自主。④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2. 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哲学基本问题与派别
哲学基本问题与派别

 

艺考生文化培训之《生活与哲学》考点

一、唯物史观

1.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2. 意识的能动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为贯彻十八大精神,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

 

二、认识论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

 

三、辩证法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整体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关键部分甚至会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2.系统优化方法:系统的特点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荏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

3.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4.矛盾分析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向有利方向转化。(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荏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必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四、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尊重社会实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制、公平、争议、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提,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 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