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臻高考 - 武汉高考文化课培训班_艺术生文化课补习_艺考生文化课培训 咨询电话 - 18627717080
招生范围:
山东
河北
福建
广东
海南
重庆
南京
长沙
武汉
至臻艺考文化课 >> 新闻动态 >> 高考历史重点:从“耕读传家”看古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

高考历史重点:从“耕读传家”看古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

发布人: 至臻高考 发布日期:
[摘要]本文以“耕读传家”为突破点,对中国古代史进行知识横向迁移,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维。

高考历史常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考察,但在专题教学下,学生难以将知识点进行纵横联系,也未能对历史发展形成综合性认识。加强知识迁移,建立知识网络,对解答高考问答题颇为有利,本文以“耕读传家”为例,从政治、经济与文化三维进行探析,帮助学生搭建思维架构。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耕读传家”正是小康农家普遍追求的理想生活。根植于古代中国社会的“耕读传家”,有着极深刻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基础。本文将从“以耕养家”、“以读兴家”、“耕读传家”三个维度,分别对“耕读传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保障、以及思想根源进行探析,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维。

艺考文化课冲刺提分
艺考文化课冲刺提分

 

“以耕养家”

自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广,中国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模式。伴随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古代中国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此种经济特点有三,其一家庭为单位;其二男耕女织;其三自给自足。且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土地就成为人们最为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此,拥有一定土地的士绅阶层,对农业生产极为看重。曾国藩在家教上,就坚持“以耕读二字为本”,“男子须讲求耕、读二事”。可见,正是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致使民众重视耕稼,以期保家族不衰,香火不断。

 

“以读兴家”

耕乃物质基础,读乃价值追求。读书,既可修身养性,实现“独善其身”;亦可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以“兼济天下”。于后者而言,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是耕读仕进的关键。隋唐之际形成的科举制,以才学为标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做官,形成一种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合法的考试选才机制,于广大农家子弟而言,乃是跨越等级阶层的捷径。一朝金榜题名,便可越过龙门,进入士大夫阶层;于家族而言,亦可受惠,实现“以读兴家”。

 

“耕读传家”

耕读传家源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朱买臣“负樵读书”、倪宽“带经而锄”、都穆“书窗灯课”等种种劝学励志典故,均已说明先哲们很早就开始推崇耕读生活。南北朝时期《家训》广为流传,耕读对于维系家业的现实功利意义得到普遍认同,耕读传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体系中,儒家文化居主导。且儒家文化作为官方正统,其推崇的入世造福于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促使民众追求读书做官,并希望世代传承,以“耕读传家”。

下面通过例题加深对“耕读传家”经济基础、政治保障、以及思想根源的理解。

例题 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 “家风是什么” 节目反应强烈。传统中的 “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耕读传家”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世袭制传统        B.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

C.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主体地位     D.科举制提供制度保障

解析:耕读传家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思想基础,其中科举以才学为标准,选拔人才做官,这是“读”的制度保障;而古代中国以农为本,农业是稳定的经济来源,因而以耕养读成为传统;儒家思想强调积极入世,使民众注重读书入世,并以此传家。传家是理念传承,并非世袭特权,因而A选项错误,答案选A。

艺考生文化课集训结束合影
艺考生文化课集训结束合影

 

总而言之,古代中国的国家权力,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而小农经济具有狭小性,供给能力有限,且小农经济“靠天吃饭”,具有脆弱性。如此一来,基层农民凭一己之力很难抵御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侵害,于是寄希望于国家的保护,基于此,就形成了对国家权力的崇拜心理。在此心理下,科举制提供的入世途径为农家重视,且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提倡的读书入世也对世人产生重要影响。多方因素作用下,“耕读传家”成为中国古代的社会风气。这种由现象探析背景根源的思维方式,对解答历史大题益处颇大,因而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勤于思考,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如此才能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