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臻高考 - 武汉高考文化课培训班_艺术生文化课补习_艺考生文化课培训 咨询电话 - 18627717080
招生范围:
山东
河北
福建
广东
海南
重庆
南京
长沙
武汉
至臻艺考文化课 >> 美术联考 >> 美术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美术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发布人: 至臻高考 发布日期:
[摘要]美术生中对语文课的真正价值与意义不甚明了的人大有人在:语文就是学写字,学作文,应付考试,这些知识在小学初中就学得差不多了。他们学文化课的时间本来就少,这样一来,分配给语文学习的时间更少了。

一、美术特长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语文是基础性母语课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还是进行文化陶冶、提高学生人生境界的主要途径,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形成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美术生的语文学习却不容乐观,这会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一)认识有偏差

美术生中对语文课的真正价值与意义不甚明了的人大有人在:语文就是学写字,学作文,应付考试,这些知识在小学初中就学得差不多了。他们学文化课的时间本来就少,这样一来,分配给语文学习的时间更少了。语文可以凭借以前的底子应付考试,除了常识性的东西不学不会以外,阅读、作文都可以对付,再不学也比数学、英语分数多。这种认识导致了他们对语文课的不重视。据笔者对美术特长生的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特长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一般:(非常感兴趣27.5%;一般63.7%;不感兴趣8.6%);学习态度随便:(重视46.4%;一般53.6%);上语文课的状态不容乐观:(认真听43.5%;只要对考试有帮助的内容,会认真听,其它方面没太大兴50.7%;不听7.2%)

主要原因:进步幅度不大,不学也考不太坏;学习语文费时间,一时难以进步,还不如做其他作业;考试可以凭底子,不学也是这个成绩。普通文化课学生为了提高修养也好,为了考试分数也好,都会把语文学习看得和其他学科一样重要,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美术特长生缺乏这种意识,他们看重专业课的学习,时间也比较紧张,像英语、数学,如果不学根本应付不了,只能硬着头皮学,能够应付的课就不重视,对语文课的态度就不够重视。

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为了考试比较重视语文学习(问卷显示:在重视语文学习的学生中有61.9%的学生认为重视语文课的原因是出于考试的需要,语文成绩对升学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学生原来的底子比较好,每次考试都可以达到一百多分。刚上高中时,对语文学习的劲头十足,随着专业课压力的增大,其他学科占用时间的增多,语文的学习逐渐被排在后面,几次考试之后,又发现成绩没有大幅度下降,于是认为既然没有太大退步,凭底子足够达到一定分数,语文就不用太在意了。这些学生的特点是上课能够认真听讲,以接受一些新知识,但课下学习的时间安排较少。

2.语文成绩不够好,课听得很累,课下有一大堆要消化的东西,但不管怎么努力,也突破不了原来的水平,逐渐对语文失去兴趣。其中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太笨,学不好,不想再浪费时间了,专业课很忙,在专业上能找到自信,所以宁愿多画几张画。还有学生则会把责任推给老师与班级环境:老师讲的不好,东西太难,听不懂,班级太乱,影响学习情绪等等。这样的学生上课状态倦怠,课后不能主动学习。

3.根本不重视语文学习,认为中国人自然会汉语,不学一样考试。这些学生中有初中学得好一点的,考试分数能高一些,有些人底子不好,但也不在乎。美术院校录取的文化课与专业课标准一般是各院校自己定的,有以下几种方式:30%文化课加70%专业课、40%文化课加60%专业课、50%文化课加50%专业课,或者专业课合格后,按照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大部分学校要求英语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一般不少于70分。有少数学校对语文有要求,一般在七、八十分,学生认为语文达到这个标准比较容易,即使达不到也可以避免有这种规定的学校。英语不敢轻视,数学和文综不学不会,专业课占的比重较大,语文学习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他们上课状态松散,想听就听,对老师的管理不在意。他们认为拼命学专业课可以弥补文化课分数的不足,而且可以在取得专业合格证后恶补文化课。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凡是上高中特长班的学生,目的都是为了考大学,所以学是为了分数,不学还是因为分数,没有考虑到语文对一个人素质的影响,他们在专业课上有一定优势,高考时文化课的要求相对较低,更助长了他们的这种想法,甚至有的家长也这么认为,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十分偏离语文教育的主旨。其实特长生的潜力非常大,如果学生能用学专业课的精神状态学语文,语文一定会学得很好,他们能够成为专业课与文化课整体素质都较好的学生。

(二)基础知识薄弱

美术生大部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历来重视的“双基”之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重点训练的一项内容。基础知识不牢固,语文其他方面如美感、文化、人文等等都会变成枯燥的符号,无从说起,学生的思想缺乏深度,阅读浮于表面,写作时空洞、贫乏。在学生的意识中,语文就是学这些东西的,但恰恰他们又没学好这些东西。

基础知识要花一些时间背诵、记忆的:常识性的知识、字词的解释、一些成语、格言、谚语、修辞手法、句子成份、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与解释等等,没有一定的训练时间,不反复加强记忆,不能有深刻印象,更不能灵活运用。我们并不提倡死记硬背,但有些基础的东西不能缺少一定的背诵量,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记忆,美术生缺乏这方面的训练,上课没记住,下课不主动记忆。有的学生初中的知识不牢固,阅读和语言表达没有达到一定水平,与高中的知识衔接不上,上课时感觉费劲,没有兴趣,又失去了课堂上记忆、消化的时机,越落越多,连他们重视的考试也不能理想,能得分的基础知识也丢分。

(三)知识不系统

美术生的语文知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不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为思维服务,他们的知识处于无序、孤立状态,层次不清,不具有触类旁通的生成性,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这种状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缺少分析、综合、整理的能力,’懒得思考,不善于思考,老师讲什么记什么,说什么听什么,不动脑筋地死记硬背,不知道总结整理,大脑像一个混乱不堪的仓库,东西随便堆放,找都找不到。比如,接触过一个句型,以后遇到应该有印象,即使这次不会使用,老师的再次讲解应该使之印象深刻,但是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这两个句子,不能把它作为一个理论分析同样的句式。在接触到一个新问题时,不知道它应该归属于以前的哪一类知识,并把它添加进去,逐渐使这方面的知识系统、丰富,为解决新问题服务。在一个单元或一册书学完后,不知道总结一下,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都不能也不想去归类,他们缺乏这种意识,也缺乏这种能力。

(四)应用能力差

应用能力差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表现比较明显。

关于阅读,首先他们的阅读量太少,能把课本与《读本》读完就比较好了,课外基本没有时间进行阅读尤其是经典文学的阅读。其次是阅读时对文本的理解肤浅,流于表面意思,对某些深层的含义不能挖掘。在课堂上,主要听老师的,把老师的话记在书本上,不愿自己动脑筋对文章进行分析,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没有形成阅读能力。

面对陌生的文章,没有老师的分析就不会按科学的方法自己去读懂。由于理解迟钝,阅读速度就慢,更影响了阅读兴趣,这样不仅会影响平时生活中的阅读与交往,在考试中面对大量的阅读理解,也只能做肤浅的回答。

写作更是他们的弱项,不能很好掌握各类文体的写法,记叙文还好一些,说明文与议论文内容比较空洞,其他一些应用文更写不好。作文的语言缺乏美感、字数达不到要求,甚至会有别字、语法和逻辑错误,文章结构不明显,东一句,西一句,思路不清晰。

应用能力差还表现在不会学习,平时读书时不喜欢使用工具书来扫清学习障碍,上课被动地听被动地记,课后不做整理、复习,复习也仅仅是重复背诵老师讲过的词义、段意、中心,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到阅读与写作中。

(五)学习效率低

许多人说,语文教学中有一种现象:耗时多而收效低。美术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也不高,不同的是他们学语文的时间少,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效率更低。

课堂上,学生的听课状态不佳,比较被动,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积极动脑的少,不能在课堂上把能掌握的掌握。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课,但也会因为方法不当,抓不住中心与重点,西瓜、芝麻一把抓,一节课下来,脑子满满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会因为难度大而跟不上,思想时常开小差,课堂内容听个大概,笔记东一句西一句,零零散散,没有条理。就是说,“这”一节课没有学到什么。

课堂上的低效率使他们对语文学习无趣,课余更不愿意安排时间学习,认为反正没有太大的改变,不如做别的作业,这种课后不注意整理复习的现象,使乱而无序的知识堆在脑子里,用的时候找不到,课等于白上。

这种效率低的现象与老师也有关系:讲课没有激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单一;没有给学生一个学语文的正确认识,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升学考试,教师更是,让学生感觉学语文除了考试没有其他作用,有时讲课像在讲题,再加上标准答案的束缚,课堂上没有学生参与思考和消化的余地;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把学生的感受和听课状态纳入教学范围,没有根据学生的基础与特点教学,没有帮助学生从庞杂的知识中梳理出一个知识结构;还有人认为美术生底子薄,要多讲才行,“鉴于”他们不能主动学习,课后没时间复习,什么都直接告诉他们,让他们背,结果把学生“惯坏了”,推一下,动一下。这些原因都可以致使学生不会有效地利用时间,不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有效成果。

二、美术特长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育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它己经不仅仅作为一种“听、说、读、写”的训练课存在,对人的智力开发、心灵成长都具有非凡的意义,美术生将来要在艺术道路上有发展,语文所起的作用更不容忽视。

“语文本身就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内容足以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3所以语文开发智力、完善人格、锻炼思维、增加文化内涵的功能不可忽视。

(一)语文学习是美术生继续教育的基础

人人都清楚,不识字,不学语文,不会阅读,其他学科无从学起,过去上学堂,识字,写字,是一些上不起学人的奢侈目标。新中国的扫盲也是以提高人们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为主。会读书写字把人们从愚昧无知带向智慧、文明。现在人们则认为语文不仅能培养学生语言方面的基础知识与运用语文的基本技能,还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修养。

美术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不够,不太重视语文学习,没意识到语文对人心灵、品格的影响,仅仅把它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即使是作为一种工具,也没有想过要向更高层次延伸,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有更丰富的语言知识与运用语文的综合能力。调查问卷显示:重视语文学习的美术生46.4%;在这些重视的学生中有61.9%的学生重视的原因是:“考试的需要,对升学有一定的影响”,假如高考不考语文,很多美术可能会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如果这样,学生低的语文素质必然会影响到他们文化素质的提高,通常一个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很难在任何专业上有发展。

假如我们再功利一点,仅仅从高考来分析,语文对美术生也十分重要。美术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低一些,一般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文综(300分)四科成绩达到300分左右就可以上大学了,大部分美术生数学成绩不好,也不好提高,基本在六、七十分以下,二、三十分也不足为奇,八十到一百分算高分,十分少见,英语有“小分”要求,他们会努力达到70分以上,但不会有更大的伸展,所以语文与文综的可塑性比较大。

高中语文不同于小学、初中,如果说那时候还以训练识字、阅读、表达能力为主,在高中则更注重学生的审美、思辨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文化积淀。在阅读中感悟到文学作品中的是非、善恶,丰富了情感体验,学会了对美丑曲直的正确判断,在写作中学会了细心地观察生活,以自己的方式抒写内心的感受,在语言交流中,学会了在什么场合用怎样的言语、语气和别人沟通,学会了如何理解别人、怎样表达自己。通过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基础知识,获得了运用语文的基本能力,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锻炼了思维,增加了智慧,丰富了情感,净化了心灵,这样在面对未来世界的时候他们会充满信心,并与他人和谐共处。

语文教育是基础的,对一个人的影响却是宽泛的,高中时代语文课那种既具有基础性又带有提高层次性的培养,对人的一生都会具有穿透力,是一切继续教育的基础。

(二)语文素养对美术生的专业水平及工作能力的影响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学习其他学科时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同样,美术生学习美术专业也离不开它。

语文素养高的人,各方面能力都强,对美术专业水平的提高很有益处。美术技巧的传授,不单纯是感受性的,也要靠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语文功底好的学生,学得快一些,理解得比较透彻。往往,一些文化课好的学生,专业提高也快,进步幅度比较大。学习美术,不能停留在学习技巧这一个层次上,要多学习绘画理论,多鉴赏美术作品,以提高美术修养。语文素养高的人,对绘画理论与绘画作品的理解比较深刻。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欣赏能力同样是语文培养起来的,读不懂别人的理论,便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读不懂别人的画,便难以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学习美术,主要是为了将来能创作出有内涵的作品或做出独特的设计。语文帮助我们增加了智慧,丰富了思想,净化了心灵,我们有了判断事物的价值观与方法,如果要表达出来,一般人会诉诸文字,而美术生还可以借助线条与色彩,这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形式,如同我们用文字来表达。假如他们没有深刻的思想,没有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没有分析与综合能力、没有联想与创造能力,同样不能用“这种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绘画技巧练得再好,作品也空洞,缺乏深刻性和独创性。试想我们的学生,不能完整地写出一篇通顺的作文,甚至在作文中会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他们怎么可能在艺术道路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呢?

在中国古代,诗书画是不分家的,一个诗人、散文家,同时也是画家、书法家,人们把练习书法与绘画当作一个人必备的修养。苏轼以文学著称于世,同时与黄庭坚、米莆、蔡襄合称为四大书法家,在绘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墨竹别具一格,更有“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著名理论。王羲之以书法家闻名,其《兰亭集序》也是极其优美的文学作品。近代的文人丰子恺是一个成就很高的漫画家,鲁迅虽然不能以画家冠名,但他自己会做封面,也写得很好的书法。对于文人来说,绘画是他们修养的一部分,对于画家来说,高的文学水平使他们的艺术道路更加宽广,获得更深的造诣。现当代著名的画家虽然不能像古代画家那样同时以文学家著称,但他们都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文学与艺术的相通不仅在古代和现代,更应该在当代,也许,当代,人们接受的信息太多,我们没有精力成为一个全才、通才,但至少学文学的人应该懂得艺术,能欣赏一幅画、一件雕塑;学艺术的人懂得文学,能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交流、对话,这样不但培养了自己丰富细腻的情感,也训练了自己观察理解事物的能力,对自己用美术语言表达所观察到的事物与内心情感极有作用。

美术生要想发展得更好,将来要成为画家或美术设计师,一定要把语文学习的意识摆正,不能只看到短期效应与眼前利益,文化底子薄是十分致命的。语文水平不高,对生活的感悟就不敏锐,思想就不深刻,想象力就差,创造力就弱,而每一件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这些条件。没有创意的作品不会被人接受,没有创意的人很难成为优秀的画家和成功的美术设计师。语文在训练学生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创造能力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高考为阶梯进入大学只是向继续深造迈出了一小步,如果语文素质太差,即使当时有幸因其他分数高而进入了高等学府,也会缺乏继续深造的自身条件,这个深造的机会也不会利用得更好,低的文化素质将会成为他发展的绊脚石。

(三)语文教育对美术特长生人生品质的塑造作用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课程,如果说基础教育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母语课程,则是陶冶人性,建构灵魂,完善心智,促进个体成长的摇篮。”

语文教育对美术特长生的道德伦理、审美观念、艺术理想和人生追求都有极为深刻的影响。

一个艺术家只有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作品有民族的特色,才会有不息的生命力与创造力。美术特长生只有多接受我们民族的文化信息,将来艺术水准才会更高。语文课本中蕴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闪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与智慧,我们的汉字、语言本身就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艺术品,而它们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都会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是大的方面,小而言之,“画品”即“人品”,一个人格操守低的人,作品也一定会流于粗俗,格调不高。优秀艺术家的创作,大多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激发人积极进取的精神,作者本人具备这些品质,作品才会有这种审美情绪。语文在对学生道德观、审美力的培养上比其他学科更加人性化和情感化,“在语文课上阅读一个文本,就是一次生命的体验,一次精神探险;写作一篇文章,就是一次生命活动过程,一种情感发泄,一种生命力的释放。”与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发展了语言功能,语文教材内容中的智慧、思想、文化更丰富了学生的头脑,在和文本的对话中,学生接触到真善美,辨别出假丑恶,思想在上下五千年间游走,与最睿智的头脑交流,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审美力、判断力,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渐改变,心灵更加美好高尚,语文学习对他们正确人生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将来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理想奠定一个健康发展的基础。这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教条。

文学是艺术,美术是艺术,语文课为学生打开的是一扇文学艺术的大门,通过吸取文学作品中的精神营养,不断改变、调整、补充和重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6,而形成的这种心理结构同样适用于美术这种空间艺术,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越多,文学修养越高,越容易进入空间艺术的最高境界。美术生不能仅仅把语文看成一个“学科”,应该意识到它是通往艺术殿堂的一个阶梯。

三、教师教学对策一一适合美术特长生的语文教学对策

教育要成功,学校合理的管理与支持必然不可缺少,但这只是教育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最终决定教育成败的应该是教师,他们的态度与方法才是关键,因为他们是教育与教学的真正实施者。

(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这种师生关系的获得,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看学生有一个发展的眼光。

发展的眼光不是人人都有的。我们多年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难以很快扭转。曾经有过一些这样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非常低,几乎是二、三百分的样子,当时学校还没有成立特长班,这样的分数十分影响班级成绩,自然不被老师们看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生硬。但是由于他们在美术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现在发展得都很好。“给班级扯后腿嘛,所以自己的压力也十分大。”这是他们毕业工作以后说的,虽然轻描淡写的,但让人心酸,他们当时都是一些孩子,面对自己的不足,肯定是十分迷茫和痛苦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多给他们一些宽容与理解,多给他们一些帮助和指导,让他们的学生时代过得更加健康和快乐呢?

我们在教育的细节上花费了很多力气,短期内也很有效,但却不注意长远的发展、整体的控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效果在人身上体现的应该是一种能力的积淀,这种教育对个人的发展是有利的,所以在评判一个学生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一种科学、发展的眼光,对于那些不能在短期内给我们带来“满足感”的学生,不能以偏概全,吹毛求疵,对他们的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假如我们有一些超前的眼光,看到学生教育的终身性、全面性,处理好师生关系,我们的教育会更具有延展性。

美术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想和他们“和”,就要先“不同”,用不同的眼光,看到他们的不同,用不同的思维,接受他们的不同,理解他们的不同,能够消除误解,增加亲和力,减少距离感是比较重要的,做到这一点,课堂气氛活跃,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精神风貌十分有效,而学习的主动性和精神状态是特长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对美术特长生的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特长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态度随便,这会影响到任课教师的情绪:出力不讨好,辛辛苦苦换来一片默然的目光,老师会很不舒服,交流的语气不免生硬。"XX班真把我气死了!”、“怎么好赖不知呢,特长生怎么这样!”很明显,他们没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其他的有关教学方法都无从谈起了。在这里,老师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消极的暗示,学生给老师的暗示是:我根本不想学,你讲也白讲;老师给学生的暗示是:特长生真差,什么也听不懂。老师面对学生的暗示会气馁、急躁,学生面对老师的暗示会懈怠、抵触,学生认为老师看不起自己,老师认为学生给自己捣乱,关系越来越拧,形成恶性循环。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暗示变成积极的,效果会完全不同,当然这需要老师主动一些,下面有一个例子,能说明这个问题:

案例:

一位老师的语文课,几名美术生眉来眼去地传纸条,老师拿过纸一看,是一张她讲课的速写,“这么用功,只是场合有点不对。”学生己经满脸通红,参与者也面带窘色,"画得不错,有些功力,线条很酷,有视觉冲击力,但是比例不对,整个人物太长,不过己经很不错了,用你们美术老师的话说应该是很有潜力很有发展。可是我不太高兴,你以我为模特第一不给模特费,第二不告知,第三影响我工作,这不太好吧。”“哈哈哈哈!”紧张的气氛一时松弛下来,“老师你能看懂画呀!”“你的评价很内行耶!”“其实,文学和艺术是不分家的,语文学得好,能加深对艺术的理解。我希望你们能考一个好的艺术院校,即使考不上,走上社会从事美术方面的工作也出类拔萃,这都需要我们现在打好基础,语文课其实很重要,学起来不像你们想的那么费劲,每天认真上课,平时多读书,它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在享受中就能提高修养、拿到高分了,……”

本来一场尴尬的冲突化成了教育学生学习的一个契机。可以想象,这个老师的语文以后会是什么状态。这里的暗示效应是这样的:老师不仅喜欢画画,还理解我们呢,她懂的也挺多呢,我们愿意接近她。学生的心放松了,老师反过来受到暗示,也放松了,讲课才会发挥最佳效果。看到了学生的不同之处,减少了距离感,师生关系缓和了,学生才可能有兴趣听你讲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不但这需要教师做出努力,要研究学生,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多看教育方面的书籍,“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8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与自己的学生,能把自己和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以宽容的心包容学生的错误,在关怀中指出他们的错误,在他们改正错误的同时增加学习的兴趣。

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过分的宽容、爱护会导致学生个人欲望的膨胀,“不知好歹”,批评不得,从而会形成另外一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一些老师教不好特长班,这些学生会给他们许多的“伤害”:上课纪律特别乱,说话、做小动作肆无忌惮,被批评时有的是理由回敬老师。他们无法走近这些学生,无法理解他们。刚教特长班时,怕学生认为自己有歧视心理,尽量活跃课堂气氛,结果课堂气氛活跃到失控的状态。这些老师在其他班级授课都能受到好评,并非是讲课水平低,他们是失误在爱而不严,没有抓住这些学生的特点。

美术生身上有许多缺点,诸如缺少自觉性、散漫、标新立异、自以为是……他们从不能像优秀生那样无可挑剔,上课说话、迟到早退现象是常有的事,他们有时不懂得分寸,把老师的宽容看成软弱、妥协,这是很有可能的。特长生学习比较被动,老师“严厉”的“高压政策”对他们也是见效的,只是方法要恰到好处。我们提倡用各种办法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刺激他们形成爱学习的内因,但是一定的外部推动与控制力量对他们同样重要,因为他们缺少控制自己去学习的能力。当他们不能自觉形成某种习惯时,就要依靠一定的纪律与管理方法帮他们养成。

学校有一位女教师,毕业十几年来,做了两届特长班的班主任,她就能成功驾驭特长班的管理,她的方法比较独特,可以说有一些成功的经验。

她最大的特点就是“严爱结合,用之有度”。对于学生的错误:迟到、旷课、说谎、打架,绝不姑息。这些学生太皮,她批评学生的言辞十分激烈,学生会痛哭,但最后肯定是“谢谢老师,我知道错了。”“痛斥”是现在许多人不提倡的,认为不仅不能达到让学生悔改的目的,还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破罐子破摔。但教育的事实却证明,一味的和风细雨伤害的是老师的自尊心,什么事都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适当的惩戒如同味素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明明白白的“痛’夕,心甘情愿地受“斥”。这也是有技巧的,要顾及到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还要击中要害。她语言运用比较有技巧,犀利而不伤人,幽默而不失严肃。另外她情感比较投入,无论是山洪爆发还是涓涓细流,没人能抵挡住那一片真情实意。泡网吧的她给“拽”回来了,旷课的她给“骂”回来了,不学习的心她给“收”回来了。高考过后,她班的升学率最高,但她付出也是最多的,尤其在高一的时候,早出晚归,不厌其烦,纪律重复了又重复,天天找学生谈心,反复做思想工作,观察学生,培养榜样与学生干部。有人说:“学生不能这么看管。”但这就是特长生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纪律来约束行为,以致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学生到高二的时候基本就不用这么费心了,班级形成了一套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除了文化课的成绩不能和其他班级一较高下之外,其他各方面都不逊色。学生怕她更喜欢她,她的第一届特长学生2003年毕业,寒暑假还结伴来看望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美术生就是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让人生气又让人喜欢。

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很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也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许多老师佩服我们这位同行,但无法照搬照抄她的方法,有时候用不好还起反作用。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与双方的特点有密切关系,是不能用生硬的方法概括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向学生走近一步,以宽容的心面对这些特别的学生,面对他们的错误,以发展的眼光看到他们存在的潜力。

教师的工作是特殊的,学生各个不同,同一个学生每天不同,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与学生交流的“轻重缓急”要灵活,这个“度”的掌握是要煞费苦心的,除了认真研究学生之外,还要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与亲近,才有强烈的说服教育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具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学生才有示范和导向作用。古往今来,凡是受到学生赞誉的教师,都有高尚的人格,宽广的胸襟,机敏的智慧,渊博的学识,他们赢得的是学生的尊重甚至崇拜,他们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以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赢得学生的心。

(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比起其他方面,人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该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地位与权利。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与素质教育的主旨越来越远。这种教学活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了倡导‘教师权威’、坚持‘知识本位’和宣扬‘精英主义’的价值取向。”“教育在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人们开始审视与反思传统教育中的各种弊端,努力调整和改变。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过程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己成为教育者的共识。教育不是一种短期为了获得某些“效益”、“成果”的填鸭式训练,是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在中国教育史上,因材施教源于朱熹对孔子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孔子在教育、教学中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朱熹就将其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后来简化为‘因材施教’,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良传统。在外国教育史上,因材施教被称为量力性教学,许多教育家主张通过这种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不是件容易事,一个班级学生学习的成绩分好几个层次,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各不相同,难免会顾此失彼。“分层次教学”似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并经过了理论与实践的证明。但是能够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学校并不多,其中有许多物力人力的限制,最多也只能做到按成绩大致分成上、中、下三个等级来组织教学班,而这种分班的明显目的,又是为了照顾尖子生,为了出成绩。特长生夹在这些学生里面,地位更加尴尬,他们甚至比最后层次的学生的成绩还差,跟在这些学生面疲于奔命而又收效甚微,弄的特长不长,短处更短。鸡西实验中学把他们单独组建成班实际上也是一种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实践,为这些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教师能够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创造了有利条件。

能够坚持因材施教,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在鸡西实验中学,因为承认了特长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展了特长班的教学,教学原则是“夯实基础”、“降低难度”、“减缓坡度”,避免了整齐划一的教育扼杀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了“满足自我发展,弘扬个性”的大条件、大环境,学校注意到的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应该注意到这个群体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承认各学生之间的差异,接受这种差异,“每一个人就是独特的个体,教学过程应该关注这种独特性。”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美术特长生组织在一个班,基础相对一致,教学范围缩小了,教师比较容易有的放矢,教学也相对轻松了。但学生的学习水平还是参差不齐的。如果粗略的划分,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有的学生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好,每次考试成绩能在四百分以上,这样的学生,如果成绩一直稳定,在高考时能达到380分以上,甚至有达到400分以上的,加上好的术科成绩,上一所重点大学完全没有问题;有的学生只有200多分,不努力,基本与高校无缘了;还有夹在两者之间的,成绩可上可下。特长班的教学在整体上己经降低了难度,如果再按照他们的水平进行简单的分层次教学,就成了一味的迁就,不利于学生发展,无论将来考试还是走向社会,毕竟不会按他们的要求制定规则,所以教师要把教学难度定在稍高于班级最好学生的水平上,语文不同于理科,这样的高度,学生下点功夫,吃点苦,完全可以达到。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这几个层次学生的反应,对提问、回答、作业情况的处理上要灵活得当。对于学得好的学生,在背诵、课外阅读、作文上的求高一些,保证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能积累、提高,这些学生自觉性较高,能够完成老师的任务,教师只要时刻督促他们,还比较省心。中间层次的学生也按这个标准要求,在检查时适当放宽松一些,对他们要采取“外严内宽”的策略,就是按高层次要求,实际老师内心有另外一把尺子,既不能让他们有惰性,又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的特点是放松就下降,抓紧就进步,不能让他们在原地停留,必须拽着他们向前跑。中间层次的学生比较多,他们的进步能反映整个班级的进步情况。第三个层次的比较难办,要多花点心思。他们不仅是有惰性的问题,甚至会破罐子破摔。教师在课堂上多关注他,看他们是否理解了,理解的程度,基础知识的空缺在哪里,必要时业余时间补一下。做通思想工作: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考学,多学点知识是为提高素质,不能把高中的时间浪费掉。往往,这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术科成绩却不错,教师要利用这一优势,帮他们合理分配好学习时间,侧重一下文化课,在文化课上多花点时间,努力提高一下成绩,将来两种成绩放一起,高考中也不一定失利。

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他们知识水平停留在哪个阶段,如何与现在的知识相链接,如何把断的链条接上。语文非常灵活,在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找到学习内容来补充以前的不足,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水平设计教学。根据对美术生的调查问卷显示,58%的学生认为自己现在的这点语文基础是在初中形成的,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在高中阶段并没有得到提高。这说明了高中语文老师并没有按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学层次太高,学生够不上,只能靠吃老本。所以,在调查中,一些学生认为学不学没太大区别,分数差不多少。如果我们能够扬长避短,接近他们水平讲课,高中的语文教学能进一步帮他们在理解、分析、表达、甚至文化修养上提高层次,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初中与高中的知识之间就出现了断层,他们不能跨过这个断层,只能在原地打转,导致语文成绩和语文修养上不来,教师也是出力不讨好。特长班的语文教师必须按耐下性情,“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帮学生跨过这个断层,虽然其他班学生遥遥领先,特长学生的成绩永远“望尘莫及”,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跨过断层就是最大的进步,何况我们还有能力领他们迈出更大的步子。

教特长班,虽然允许教师降低难度,但并不是对教师也降低了难度,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合格的教师不仅是“这节课”上得合适,还要有一个长期的目标,不然,教学就会缺乏方向,不确定将来学生会培养到什么程度。教师在熟悉学生的基础上,要熟悉教材,包括初中的教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教学。对于这些学生,在教学上不能只体现阶段性,必须做到一体化与阶段化相结合。他们基础差,不能急于求成,要看到整个高中阶段的培养过程。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缺陷在哪里,逐渐给学生补充,一般人会认为,学生落下功课跟不上,让他们找时间补课就可以了。但美术生没有时间,就是去补,效果也不会好。最好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囿于教材,视情况补充,每节课都有新知识的掌握,旧知识的补习,逐渐帮学生把初中、高中知识慢慢形成一根链条。虽然每节课讲的是点,但连起来看是一条线、一个面,教师如不全面的把握教材,就不好确定在什么地方适时地补充哪些知识。阅读能力、作文能力的提高,更看不到短期的效果,也不能按普通班学生的难度进行训练,要有一个符合他们能力的逐步渐进的计划。还有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口之功。这些在后面的章节有论述,这里不做赘述。

总之,对美术生的成长与发展要长远地看,教学计划也要放远,不能只顾眼前,只盯局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不能只看分数。再说,如果单为了考艺术院校,他们用不着追求太高的分数,300分以上就能如愿以偿,400分以上就进入很好的大学,非让他们奔500分,很难,除极个别的例子外,他们的极限摆在那里,与其耗费时间地追求分数,不如在达到他们标准的基础上多做些能力培养的训练,有了学习方法、自学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特长班的语文教师最好不要更换,以便于长远计划的实施。熟悉学生不是一件容易事,而每个教师的方法又不一样,总换教师会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因材施教。

(三)培养兴趣,增强语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联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特长生不辞辛苦地四处求学以提高绘画技巧,在艺术之路上,他们所遇到的艰辛与痛苦远远地多于语文学习,他们能为完成一幅作业通宵达旦,他们能为画好速写在火车站蹲一宿,在大街角站一天,为了心中理想的大学,寒暑假远离家乡拜师学艺,有孤独、劳累甚至远离父母的恐惧,也有不进步时的痛苦、迷茫,但他们还是一路走来,从未想过放弃。可是他们却会在语文课上哈欠连天,会为了背一篇古文而愁眉不展。他们能用细微变化的色彩描摹出大自然口落的景色,却看不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的凄凉色调,他们能用轻重缓急的线条塑造候车旅客的倦容,却不愿欣赏朱自清用文字刻画的父亲的背影。在一些人眼里,他们聪明至极、刻苦至极,能用一般人使用不好的色彩与线条表达情感,在一些人眼里,他们又愚笨至极、懒惰至极,连一般人都会使用的语言文字都学不好、都不去学。原因在这里:兴趣的所在点不同。

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美术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一般,态度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语文进步不大,学它浪费时间;初中的底子足够应付考试;只想听对考试有帮助的;难度大。一些重视语文课的学生,坚持学习的原因多数是出于考试的需要,认为对自己专业有帮助或可以提高修养的极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先热爱所学的东西。相同的学习条件与环境下,会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排除一些智力因素外,恐怕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学习态度了。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硬逼他们学习效果自然特差,如何使这些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成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苏霍姆林斯基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文中说:

“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一一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让学生“带着热烈而喜悦的眼光”‘与来听你讲课。教美术生的老师有条件做到这一点,在语文课文中很容易找到美术生的兴趣点,把美术与语文联系起来不会牵强附会。

案例:

这是一位语文教师利用自习课设计的一节“感悟课”,课题是《今天你上语文课了吗?》,这节课很简单,内容是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和公刘的诗《读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她课前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下载了这幅画,并把这首诗用毛笔抄在一张很大的白纸上。

老师走进教室时,学生比较漠然:语文老师要加课。老师并没有讲话,只把那幅巨大的画打在投影仪上,学生的眼神发亮了,教室里一片骚动,“老师改行了,美术欣赏呀?”全以期待的目光看着老师,想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老师:“今天我们临时上一节特殊的课,主题是《今天你上语文课了吗?》。”

学生:“我们从不敢逃课呀!”“我上了。”“班长点名了。”“我们可都是好学生呀!”……

老师:“我请大家一起欣赏这幅画,你们是内行,给我讲一讲,这幅画好在哪里,让我也分享一下艺术作品的美妙。”

学生:“这和语文课有什么关系呀?”

老师没有理会他们:“谁先发言?”

生七嘴八舌地开始了:“‘超’写实,像极了。”“画得细腻,能看到毛发与汗珠。”“构图大,特吸引眼球。”“颜色漂亮。”“画家功力深厚,造型准确。”

班级逐渐沉寂下来,没有再发言的了。老师看着他们:“这幅画好吗?”“好。”“好在哪里?你们并没有让我感受到。”学生们不自在了,显然也感到自己的发言有些苍白。“你们是不是觉得这幅画给你一种震撼?为什么不把感受说出来,感染一下我?”学生沉默了,“我们看一看一位诗人是怎样读这幅画的吧。”

老师把写着漂亮毛笔字的白纸贴在黑板上(她认为这样和把字打到投影仪上的感受不同),她朗读了这首诗,教室里鸦雀无声,也许,他们是头一次这么认真投入地体味一首诗。老师接着读了公刘的资料以及他作此诗的背景,然后她又朗读了一遍,便不再说话,足足停顿了二、三分钟。

老师:“好了,诗就看到这里吧,你们应该都有自己的体会了。这首诗,是作者在和“父亲”这个形象的对话与交流中产生的情感碰撞,这幅画让他看到了“父亲”的勤劳、朴实、善良、慈祥,他对“父亲”辛勤、贫穷的一生表示出深深的同情与痛惜,诗更深层的意义是对现实社会和人民命运的思考。这就是诗人看到这幅画的感受,他非常痛快淋漓的表达出来了。我们没有诗人那么深的生活阅历,对诗、对画都不能理解得那么深,但我们面对这幅画时,心灵同样会受到震撼:巨大的构图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人物古铜色的脸上刻满了车辙似的皱纹,里面填满了岁月的风霜;青筋暴露、皮肤粗糙的手诉说着一生的辛劳;昏花的双眼、干裂的嘴唇、破损的碗暗示了贫穷;身后金黄色的背景暗示了“父亲们”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这一点看不出不怪你们,你们年龄小,没有这么深刻的思想和阅历。但你们以专业的目光,应该看出:背景金黄的亮颜色与前面古铜色的暗颜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厚重。刚才一位同学提到了颜色漂亮,不错,但你没有说到点子上。你们学过朱自清的《背影》,同样塑造的是父亲的形象,那是一个不善言表的默默地显示对儿子深沉、伟大爱的父亲,是一张极美的、极简练的背影的速写。想想看,你们对文学作品为什么没有深的体会呢?在你热爱的画作面前为什么表达不出心中的感受呢?其实,文学和艺术是不分家的,学好语文对你们意义非凡。这就是我这节课的目的:今天你上语文课了吗?”

同学们都鼓起掌来,表情又兴奋起来。

“你坐在课堂上心不在焉,那不叫上课。应该真正的学点东西。语文修养非一口之功,要口积月累,每天学一点,口久自见功力。上语文课不能只为了考试,用处很多,大了不说,对你们美术专业就很有用,将来,成画家了,让你分析评论一幅画,你不能只干巴巴地说人家形准、颜色漂亮吧?你给自己的画起个名字,不能词不达意吧?你的广告或其他设计不能总请别人策划文字吧?”

这不是计划之内的课,上得很随便,没有什么特殊教法,老师对作品也没有过多分析,都是点到为止,但对学生的影响应该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了罗中立的画与公刘的诗。

在平时的教学内容中,多联系一下美术,会增加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散文与诗歌是比较容易把教学与美术专业联系在一起的,有的散文与诗歌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这类课文较多。《荷塘月色》,许多老师讲课时喜欢放着柔美的音乐,因为课文节奏明朗,韵律协调,有音乐的美感。但它与绘画的相通性更为明显。景物中有关颜色的描写自不必说,关于荷塘,亦可从“空间”、“构图”上和美术技法产生共鸣,从远到近、从高到低、从实到虚正是绘画中的技巧,还有文章圆形的内外“结构”,“结构”这个词是美术生常用的术语,他们在绘画中十分注意物体的内部结构与外部轮廓,如果稍加提示,他们会对文章的结构有更加独特与深刻的理解。《故都的秋》也有一种画面美,有一段特别明显:“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说到牵牛花,我以为兰色或白色者为佳……”这是一幅巨大的立体感很强的油画,背景是碧绿辽阔的天空,地面上的牵牛花五颜六色,在这天地之间的一大片空间上,点缀上了一两只白或灰的训鸽,既破了这部分画面的呆板单调,增添了灵动的气息,又与地面的小花形成了疏密对比,整幅画是冷色调,青、蓝、灰、白的颜色配得相得益彰,故都秋色的原始与质朴的美就在这种别俱匠心的色彩搭配中清新淡远地体现出来了。

有的文章,与美术的联系更加直接,不必我们费心寻找与美术之间的“通感”,比如《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座体现着古典时期雕刻家高超艺术手法的希腊雕像,每个美术生都有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欣赏过她,许多同学还画过她,她的石膏复制品就摆在他们的画室中。

《简笔与繁笔》是讲写作技法的,可以上升到艺术表现上的精练与复杂,美术中可以用几根线条勾勒出人物形象,简到不能再简,比如钱少武、吴长江的人体速写,也可以浓墨重彩,极尽描绘之能事,如许多写实的油画作品,这两种手法都可以收到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这也就是课文中说的简与繁“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这些联系,很容易与美术生产生共鸣,不自觉地吸引学生,有兴趣来听这节课,我们要讲的课文内容也不知不觉地渗透给学生了。

但做到以上这些并不轻松,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真正热爱这些学生,愿意贴近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二是本身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所以,语文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多读书,包括艺术史与美术鉴赏类的书籍,自己懂,才能把相通的知识联系得恰到好处,随机应变的能力才强,上课才能灵活、多变、有趣,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好在现在是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除了自己多读书,不断沉积知识外,临时遇到一些问题时,互联网是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很多东西可以提前查到,所以只要用心去爱学生、用心去准备,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色彩。

(四)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自我效能感(Self一Efficac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根据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活动的选择,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活动时的情绪,学习任务完成的好坏等等。总之,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会以饱满积极的情绪面对学习的任务,并且能承受失败的压力,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努力达到成功。‘6在学习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

注意学生接受的可能性,使学生避免“习得无力感”,增强自我效能感。

美术生在语文学习上,由于收效低,困难多,屡屡成绩差,导致自我效能感比较低,所以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在态度上不够重视。翻开美术生的课本,很多同学的书上没有学习过的痕迹,偶尔有寥寥的几笔标记,《读本》更是和新发的一样,似乎都没有翻过。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是局外人,不是“鸭子听雷”就是“充耳不闻”。学生面前有一个知识断层,无法逾越,屡次失败的体验使学生对学习结果失望,为学习的失败寻找各种借口:老师讲的不好,题目太难,没时间等等,随后自暴自弃。这也就是梅尔和塞利格曼提出的“习得无力感”理论在他们身上明显的表现‘7。对于大部分美术生来说,确实不能用“大纲”、“课标”的规定内容上课,教师一定要认真思考,精心选择每节课的内容,例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设置问题与提示,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不要硬背太难的知识太深的理论。《读本》中的内容虽然是必修的,但那么多的文章,美术生根本没有办法和时间去读,在这方面任课教师一定要指导上去,在每个单元或一定时期,为他们选择几课,规定他们读到什么程度,弄清几个问题,不能让他们随便一读了之。这样虽然只能读其中的一部分文章,总比不读强。记住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是次要的,主要是学会阅读,逐渐能自己去读那些让他们感到头疼的文字,并且有一定的分析与理解,虽然不可能那么深刻和精到。

作文教学也是一个难点,美术生的作文不仅字数达不到要求,错别字、逻辑错误、语法错误也常见,按照高中生的标准,每次作文都是低分,面对没有进步的分数和评语,他们觉得作文是个不可逾越的鸿沟,逐渐气馁、放弃。所以为他们设置的题目不可太难、太偏,要求字写准确、通顺流利即可。每次作文提出几点具体要求,达到即可视为好作文,讲评时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鼓励和表扬。作文教学要和平时教学联系起来,在教学中经常提示他们注意文章结构的完整、语法的正确、点题、结题等方面的知识,并在作文时进行尝试,一点一滴进行积累,学生会逐渐消除对作文的厌恶与恐惧并取得一定进步。

注意课堂学习的收效性,课堂上的高效率能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时时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美术特长生专业课的学习占去了他们大部分业余时间,课外学习时间少,学习时间很紧张,课堂收效的大小对他们意义更为重大,教师要尽量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该弄会的在课堂上完成,减轻课外压力。我们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学费时多而收效低,给学生定的目标高,内容多,什么都想讲到位,一堂课下来,学生被轰炸得晕头转向,课上只有记的份,没有思考的份,留一大堆东西课下去消化。这对美术生来说,情况更糟糕,上课的东西全没记住,课后又没时间去消化。

只能根据学生水平,设计难度稍高于他们一点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求精不求多,尽量让学生当堂课消化,见到效果。每节课、每一天都学到点什么,学生能看到短期效果,每天都有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上来。语文修养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对这个遥远的目标,学生不感兴趣,他们没有能力、没有耐心和自制力去制定或实施一个长远计划,这个计划只能放到教师心里,在我们漫长的教学中去实施。向他们必须声明短期的明确的目标。课堂时间对他们来说非常宝贵,能在课堂上学会的,绝不要再占用他们的课余时间。

例如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对美术生的学习程度有深切的感受,古文对他们来说很难,他们落下的东西比较多,初中学过的知识忘了许多,阅读量不够,缺少对文言文的语感,没办法,上课时老师要一句一句地翻译,学生一句一句地记。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们不能把目光集中在学会、背会这篇课文上,既然落下的东西太多,连语感都缺乏,翻译通这一篇用处也不大,不如领着学生朗读课文,帮他们读通读顺,解释一下特别难懂的地方,重点培养他们的语感,结合初中的学习内容,总结一些句型和知识点,让他们学会一些有规律的东西,以便触类旁通。至于背诵,可以选取经典的地方让他们背,其他地方读熟。只要我们摆脱一些案臼,不机械,这些内容在课堂上他们完全可以记住,不知不觉中又学到一些方法,对美术生是很有好处的。等一两个学期过去后,他们的阅读能力上来了,古文知识积累多了,我们就可以增加讲课难度了,对他们提出高一点的要求。

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成败归因,对提高自我效能感也很重要。

美术生在语文学习上,成功的感觉少一些,开始,他们还会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够,多次之后,他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笨,于是不再努力。还有些学生是另外一种想法,不是认为老师没讲到,就是怪罪于学习的环境,满腹牢骚。在心理学中这都称为不正确的归因,“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以及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做出解释或推论。人们对工作或学习中所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推论即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维纳(Weiner.B)认为,“归因不同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而影响以后的成就行为,能力是一个稳定的内部归因,如果将成功归因为能力,会感到自豪,并期望以后还会成功;如果将失败归因为能力,则会感到羞愧,并期望以后仍将失败。”

造成美术生不正确归因心理的外界因素有:讲课内容高于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考题目对他们来说太难。

教师把讲课内容调整成学生可以接受的,他们就减少了一些借口,我们再帮他们从主观努力上找原因,及时对他们的成功做出肯定与表扬,对他们的失败做正确的分析并给予帮助和鼓励。对于分数我们可以为他们设定低一些的标准,比如同为一份百分试卷,别的学生要在八、九十分,他们及格就很好,或者根据情况还可以再低一些,他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个限度给他们带来的是,偷快而不是沮丧。很多时候,他们可以超过这个限度做得更好,这时候自信的笑容也会在他们的脸上荡漾。

无论在平时的上课中还是考试中,不要让他们望尘莫及,总让他们看到努力后的进步,无论是多是少,知道自己一直在学到东西,在不断地取得成绩,时间没有浪费,这对他们的学习状态会有极大的改善。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启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在的发展水平,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上,授课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最爱学,太低没有吸引力,太高接受不了,在“最近发展区”里,学生有新鲜好奇的感觉,经过努力可以到达目标,有冥思苦想后的收获,还有经老师点拨后恍然大悟的喜悦,这会促使他们有信心去挑战不知道的事物。这个理论能够改变我们的教学思路,使教师根据美术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教学内容,让他们经过努力看到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摆脱挫败感,消除习得无力感,形成正确的成败归因,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克服困难的,这对他们的学习和将来都是有帮助的。

(五)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将来美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生成到工作生活中去,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很重要,缺乏创新能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巨大障碍。创新能力,主要由创造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组成。这种能力就是一个人独立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语文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勤于思考、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是一个人创新的肥沃土壤,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生缺乏想象力是致命的。任何一个成功画家的杰出作品,都离不开对生活中各种素材的加工提炼,他们具有想象生成新形象的能力。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创精神的艺术形象才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画家要在色彩、线条上有独特的表现力,在深入生活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很难达到这个层次的。如果一个美术生不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他内心的想法,不能用准确的文字梳理自己的思想,他也难以用画笔来表达内心的世界,即使技法纯熟,创作出的东西也会毫无新意,难以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所以美术生的语文课一定要考虑到他们将来的发展,让“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氛围当中,形成创造性想象,产生创造性的意识这十分重要。

美术生学语文大都以记、背为主。他们比较懒惰,宁愿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省时,省事,“见效快”,这是他们学习上的误区。教师要想尽办法督促学生动脑筋,要时刻观察学生领会的程度。有的教师文学功底深厚,讲课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演讲中,文思泉涌、思维敏捷,“含金”量较高,令学生着迷,但成功的课堂中教师应该关注到学生是否在思考、在理解,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受到思维训练。语文教材选的都是古今最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学艺术中的精华,充满作者的想象力,语文课就应该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地方,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我们有责任不断激活学生想象的细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再造出那些艺术形象,使他们将来在艺术道路上能展翅飞翔。

利用文本训练学生的思考、想象力是教师常用的方法。分析课文时,要精心设计、不断设置一些指向明确的问题,引起他们的思考,问题要小而具体,要具有指导和启发性,使他们明确地从你问的这一点生发开去,进行思考、想象,这种训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动脑思考,不只是被动地听课。要妥善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就是指学生不符合“标准答案”的发言,切忌简单粗暴地否定和一棍子打死。高中生不像小学生与初中生那样踊跃发言,自尊心又很强,如果答案还是有可能的、健康向上的,要宽容的给予表扬、肯定,再加以疏导,如果真的很荒谬,也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充分的论据引导、征服他,使其“迷途知返”,否则,即使他们知道自己不对,也会因为教师的态度产生对抗和消极情绪。不要让单一的固定的答案、轻率的否定、死记硬背遏制住学生的想象力。

在作文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常用的好办法。美术生书面表达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想象力的发挥,想的好好的,写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要鼓励他们多动笔,不要嫌他们写得不好、写得少,要善于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片段、一个句子,要允许学生有不同其他人的想法。在传统教学中,比较注重标准答案,这种教学观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用程式化的思维训练学生,全班作文都是一个模式,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就被扼杀了。教育要帮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避免用条框训练学生,背范文、例文,也许能应付考试,但从长远来看,有百害无一利,只会使学生懒于想象,放弃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它的主要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22著名教育家的至理名言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在心,作为教师有责任防止学生在课桌后盯着我们而让大脑无所事事。所以语文课始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有一种能力不可缺少,就是“会学习”,会学习体现了一种综合与分析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知识浩如烟海,穷尽一生教不完、也学不完。在高中这个集中学习的时期,让他们掌握自学的方法,形成一个有用的知识体系,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他们离开学校后能够继续学习,独立地解决问题,这是最理想的。

美术生的知识缺乏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帮他们梳理补充,同时要让他们掌握一个切实可行、方便见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及时的预习与复习。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方法,并不是笔者的最新想法,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美术生的学习非常有益。这个措施贵在坚持,首先是老师要坚持住:坚持督促,坚持让学生形成习惯。每次新课前的预习与每次课后的复习用不了学生太多的时间,收效却很大。教师要明确预习、复习内容,上课中花几分钟检查,这点很重要。

预习不能要求太多、太难,规定一些必须做的,提前介入的工作足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记笔记也会有重点了。对预习的检查要灵活,在讲课过程中,遇到哪部分可随时检查,不要当成一种作业刻意去查,也不要布置完不闻不问。有了预习,教师讲课会有侧重,对于一些学生能够查阅或者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不用连篇累犊地去讲。美术生有惰性,教师及时督促检查可以促进预习的效果,以减轻课堂压力,争取更多时间做一些有生成性的思索型的训练,课堂教学会更灵活、更有效。预习不是每天都有,学生还是可以完成的。

复习是每个老师都强调的,但各种作业加在一起,学生负担很重,复习会被学生排在最后,没时间了就不了了之,语文一两次不复习根本看不到差距。所以复习一定要指导好,规定好复习的内容,梳理哪些内容,对哪些问题进行归类,对哪些知识比较异同,给哪几个问题穿线……也不要太多,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复习这个过程,并形成必须复习的印象和习惯:每一课的及时复习一一每个单元的复习一一几个单元的复习。做好每课的复习非常重要,可以减轻单元复习的压力,单元复习是阶段性的,只要坚持住每课的复习,负担就不会很重。在课堂上,及时对复习的内容进行检查,并帮助学生梳理一遍,既起到了督促作用,又加深了印象。学生慢慢地学会对学过的东西进行整理,使知识逐渐明确化、条理化、系统化。加上课堂上的认真学习与思考,学生的语文知识会一点一点地形成知识链,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会了自学。只有自己有了一个系统的为自己思维服务的知识结构,才会有创新的思维。

会记笔记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和基本技能,记笔记不仅在听课时能促进思考,在复习时也是一个依据,可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检查学过的东西,加深理解和记忆,对于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很有帮助。会记笔记反映了一个人听、读、写的能力,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表现。有些美术生喜欢“抄”笔记,老师讲什么,他写什么,“抄”得也不好,经常跟不上。还有些学生干脆不动笔,书上空白一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记笔记,经常提醒他们,无论是记在书边上还是本子上,都要动起来,在监督他们的过程中不时教给他们听课记笔记的方法,把老师的话总结概括后记下来,直到他们学会抓住主要问题,学会提炼并形成文字表达出来。记笔记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大脑一直处于思考与参与状态,课听得才比较有效。记笔记对于其他班的学生也许不是问题,美术生有这种习惯的人却少,他们没有完全掌握这种方法,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思维训练。

“学以致用”,“会用”才是目的,“会用”才有创新。美术生的应用能力差,主要表现在阅读与写作中。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要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应该多读书。他们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也没有阅读的习惯,把《读本》与课文好好读都是好学生了。如果有空闲时间,他们更愿意读一些卡通漫画及关于玄怪、推理、言情的小说,或者看看电视、上上网,这些快餐式的文化本无可厚非,可以放松人们紧张的神经,但对于成长中的学生,看多了,却没有什么用。

于是,语文教师又多了一份责任:和这些快餐文化争夺孩子,改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方向,提高阅读品味,扩大阅读视野,引导他们接触经典文学作品,建议他们少读一点流行通俗的书。古今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无不主张人们阅读经典名著,当今教坛上的语文教育家在教学中都有关于阅读经典名著的独特而成功的经验,如赵谦翔老师、孙立权老师等,他们的成功实践经验向人们证实了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

但美术生时间紧,阅读的底子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不可能短期内立刻提高能力,进行大量的阅读,其他学生的阅读经验在他们面前实施不下去。教师只能有计划的为他们选择一些阅读内容,短一些、精一些,既激发他们的兴趣,又不觉负担重,以教会他们阅读方法为目的,不能注重读了哪些名著,不能求量。选择可以带点倾向性,贴近他们的专业,关于名画的欣赏、中国古代的画论、一些文学作品中与美术有关的文章或片段,为他们适当选择这样的作品,不仅能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增加他们在美术方面的知识。在读的过程中不能走马观花,要留下痕迹,一定要求他们读的时候写点什么,哪怕是一句话,什么也写不出来,就摘抄几句自己喜欢的句子,因为读的东西比较短,完成起来不会很困难。在阅读中有了思考与记录,坚持下去,读多了,写多了,慢慢提高了分析与理解能力,思维逐渐有条理、清晰起来,再逐渐加深难度,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学会剖析与提炼,作文也会信手拈来了。只有他们学会用眼睛和大脑把握句子的情感和逻辑关系,才可能会自己用文字梳理思想,并形成一个精练的句子乃至一篇结构紧密的文章。

有些老师看到美术生时间紧,基础差,为他们着急,抓紧时间进行恶补,给他们灌输大量知识,急于求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怎么灌,他们的成绩也“很稳定”一一学生最后成麻木状态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走出把他们与其他班学生拉齐的误区,多传授他们一些学习方法,让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能够转化生成为一种能力,延展到将来的生活中。我们虽然不能把美术生培养得成绩优异,但可以使他们养成善于动脑、勤奋钻研的习惯,能够使课堂上的这种思维训练延展到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学生具有了丰富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善于分析总结,才会有创造的精神,创新的能力,才会在将来的美术工作中更加具有独创性。

四、学校管理对策—学校政策对美术特长生教育的影响

学校合理的管理、对美术教育的支持,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否则学生的个性没有展示的机会,教师好的教学方法无法得到尽善尽美的诊释。

(一)学校的重视与建设成为美术特长教育发展的土壤

由于音乐、美术、体育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尤其是体育生,以理科为主,这三种学生组成一个班,给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多麻烦。1996年以后,音美生组成一个班,但还是有不尽人意之处。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特长教育走上了成熟的道路,真正实现了“彰显选择性”的办学特色,做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探索实施多元化教育。

美术特长教育最终能得到学生与家长的认可,不仅仅是特长教学成绩优异,还因为学校十分重视文化课的教学。拿高考为例,仅仅术科通过考试是考不上大学的,文化课必须达到一定分数才能够被录取。美术生不能只学习专业课,必须全面发展,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学校在这方面观点十分鲜明。特长生文化课基础较差,不能把他们与其他班级的学生同等对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立足基础性,对他们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夯实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得歧视这些学生,给他们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自我发展弘扬个性的需要,对文化课教师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学校的重视,管理措施的合理,所有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使美术教育逐步走向成熟,取得了累累硕果。

(二)学校的政策倾向,转变了任课教师的观念

相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言,特长生更加不受教师青睐:太笨、太差。没有老师愿意自己班有特长生:太给班级拖后腿;更没有老师愿意教特长班:二、三百分的成绩,能考上那儿?将来能干什么?班级的特长生永远是后几名,特长班的成绩永远排在最后,“瞎子点灯白费蜡”,这就是最初教师们的感觉。

针对这些情况,领导向教师们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思路:特长办学将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要求大家转变观念,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升学将不会成为教育的唯一目的,未来的教育是具有终身化、大众化与社会化的特点的,我们不能固守成规,只搞精英教育了,眼光要放远,教育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学校的教育要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特长生既然己是本校招生中的一部分,就不能把他们排斥在教育之外,学校会尽量逐渐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减轻教师在教学与管理上的困难,让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空间氛围。

美术生单独组建成班级有许多好处:

一是减轻了其他任课教师的工作难度,给教师授课带来了极大方便。教师不再为难,可以按照学校的办学目标,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不再出现顾头不顾尾的现象,面对文化课层次基本相同的小群体,可以调整一下教学的进度与方案,学生更适应。

二是避免了每个班都有几名特长生而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等问题。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特别有益于美术生的学习、发展,方便了对他们的管理。他们统一时间学习文化课:讲课方案针对他们的接受能力而设计,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统一时间上专业课:教务处通过和其他学科课时的调整,把每个学年的美术特长课安排到两个完整的下午,保证每次上课时间能达到三个小时,使专业训练时间集中而且够量,如果这样排课有难度,就会安排在晚上,特长课期间学生在画室学习,不再分心。结果表明,这样安排,时间利用充分,减少了文化课与专业课学习的冲突,学生可以专心致志地做其中的一件事。美术生不再是散兵游勇,他们行动统一,相当于一个团队,能够随时交流专业课的知识与信息,文化课的学习成绩互相有比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管理起来十分方便,教师与教师之间容易沟通,比如美术教师与班主任之间交流十分方便,对于学生的教育十分有利。

学校选用最好的教师来教这些特长生,安排了有责任心、家长和学生都喜爱的老师任课,打消了学生和家长的顾虑,在精神上给这些学生极大的鼓舞。他们学习的劲头足了,跟在别人后面的挫败感消失了。他们不再是差生,而是一个具有特长的小群体,他们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他班级的学生甚至对他们投出羡慕的目光,同时,在各种美术活动中,他们也成绩斐然,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价值与能力。他们的地位得到了重视,能力得到了展示,自尊心得到了保护,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师资的配备、学校管理方法的调整,转变了学校任课教师的观念,教师不再排斥、不再轻视这些学生,教特长的教师不再有怨言,不再嫌班级不出成绩。虽然升学率不能说明全部教育问题,至少可以证明,在大家一直敬畏的一种竞争中,特长生也可以成为佼佼者。任课教师逐渐忘记了拿分数去和其他班级比较,逐渐感受到这些学生的优点:有活力、有爱心、能力强、集体荣誉感强,班级卫生、劳动等活动十分好搞,学校的各项比赛活动更是不甘示弱,每每让老师满脸喜悦。特长生也是一群情感丰富,知道感恩的孩子,他们知道自己文化课功底比较差,所以对老师的辛勤付出倍感珍惜。

学校不仅为这些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教师清除了工作道路上的困难,教师在多年的磨练中逐渐转变了观念,努力在教学中寻求一些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使美术特长生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美术生学习语文